- 索 引 號
- 07B040415202500205
- 信息所屬單位
- 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
- 信息名稱
- 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437號建議的答復
- 文 號
- 農辦議〔2025〕240號
- 生效日期
- 2025年07月31日
- 發布日期
- 2025年08月01日
- 內容概述
- 農業農村部會同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437號建議,重點圍繞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提升規模和組織化程度等方面進行答復。
- 索 引 號
- 07B040415202500205
- 信息名稱
- 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437號建議的答復
- 文 號
- 農辦議〔2025〕240號
- 信息所屬單位
- 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
- 生效日期
- 2025年07月31日
- 發布日期
- 2025年08月01日
- 內容概述
- 農業農村部會同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437號建議,重點圍繞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提升規模和組織化程度等方面進行答復。
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437號建議的答復
發布時間:2025年08月01日
字體:[大 中 小]
白玉晶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發展壯大新型農民經營主體的建議收悉。經商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加大資金扶持力度
財政部通過農業相關轉移支付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質強基增能。支持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改善生產設施條件,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加強品牌建設,開展標準化生產,拓展營銷渠道,提高生產經營發展水平,提升聯農帶農服務能力。支持符合條件的奶牛家庭農場和奶農合作社發展養殖加工一體化,提升生產經營能力,拓寬增收渠道。農業農村部實施農業經營主體能力提升資金項目,指導各地培育一批經營規模適度、財務管理規范、制度健全有效、生產服務優質、聯農帶農緊密、社會聲譽良好的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
中國人民銀行持續加大對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支持。一是健全完善金融支持政策體系。印發《關于開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強金融支持鄉村全面振興專項行動的通知》(銀發〔2024〕136號)等文件,引導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支持,提升融資可得性。聯合中央農辦等五部門印發《關于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意見》(銀發〔2021〕133號),從推動發展信用貸款、拓寬抵押質押物范圍、創新專屬金融產品和服務等方面提出金融支持舉措,并將金融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情況納入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二是加大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指導銀行業金融機構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需求和特點,豐富貸款產品體系,積極推廣農業訂單、倉單等質押貸款。農業農村部聯合金融機構積極探索創新普惠金融服務模式,發揮信貸直通車服務作用,不斷深化“政銀擔”合作機制。截至2024年底,信貸直通車業務累計幫助636.95萬個經營主體獲得貸款授信7258億元。引導全國農擔體系關注政策導向和產業趨勢,不斷提升服務能力。截至2024年底,累計擔保項目453萬個,累計擔保金額1.59萬億元。
下一步,財政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持續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農業農村部將啟動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質增效帶動小農戶增收行動,著力提升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規范化管理水平和生產經營能力。中國人民銀行將強化與相關部門溝通和協作,持續加強信貸政策指導,完善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
二、關于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
財政部通過農業相關轉移支付支持開展高素質農民學用貫通培育,面向企業和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高校畢業生、脫貧勞動力等重點群體,大規模多層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全面推行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按規定落實職業培訓補貼,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2025年,中央財政下達就業補助資金667.4億元,支持地方落實職業培訓補貼等各項就業創業扶持政策。
農業農村部統籌推進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創新完善人才政策機制。經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2022年印發《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強化評價激勵舉措引導科技人員下沉一線服務的通知》(農辦人〔2022〕20號),明確在職稱評審、績效考核、評優評先等工作中,將科技人員深入基層開展技術指導服務的工作量和實績實效作為重要評價依據,引導廣大農業科技人員主動下沉服務“三農”主戰場。二是加強人才培訓。實施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重點面向農民合作社骨干、家庭農場主、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等帶頭人,組織到優質高校進行系統培育。截至目前,已累計培育“頭雁”5.43萬人。深入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產業發展能力提升,2024年培育農民合作社骨干、家庭農場主、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帶頭人、農業企業負責人25.7萬人次。實施“耕耘者振興計劃”,圍繞主體規范運營、產業融合發展等主題,2022年以來,共培訓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骨干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4.8萬人次。三是積極拓展人才發展平臺。2022年,組織開展全國農業農村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評選表彰工作,共表彰478名全國農業農村勞動模范和293名全國農業農村先進工作者。2023年,聯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舉辦全國農民技能大賽。2024年,聯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舉辦第六屆全國農業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全國近8萬名農業農村技能人才參賽。
下一步,財政部將繼續支持各地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會同農業農村部指導地方做好政策落實,配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指導地方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支持技能人才培養。農業農村部將推動健全鄉村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優化實施“頭雁”項目、高素質農民培育等人才工程,系統提升農民生產經營技術技能。
三、關于提升規模和組織化程度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健全承包地經營權流轉管理服務制度,不得通過下指標、定任務等方式推動土地流轉”。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統籌考量農業產出效益、要素集約化水平、科技示范帶動效果、促進小農戶增產增收成效等多個方面,正確把握好土地、資金、技術等要素合理匹配度和適度規模水平,不應將擴大經營規模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落腳點,更不應將土地流轉規模大小作為獎勵或政策傾斜的標準。
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農村土地流轉交易平臺建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2016年制定印發《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交易市場運行規范(試行)》,對交易流程、材料要求、公告內容、合同簽訂等均作出明確規定。2023年會同中央農辦等10部門印發《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試點工作方案》、《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試點建設參考》,并組織批復81個試點,以點帶面推動全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建設。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研究制定了《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參考規范(試行)》,包括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交易參考規范等21項規范,印發地方農業農村部門,指導地方規范開展工作。截至2023年底,全國具有法人資格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已達1711家。深入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引導以家庭農場為主要成員聯合組建農民合作社,支持農民合作社依法自愿兼并、合并或組建聯合社,增強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引導各類主體加強聯合合作,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和組織機制。截至2025年3月底,納入全國家庭農場名錄系統的家庭農場近400萬個;登記注冊的農民合作社210多萬家,依法自愿組建聯合社1.5萬家,組織帶動近6000萬個成員實現合作經營增效。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新產業新業態,由種養向產加銷一體化拓展。截至目前,實行產加銷一體化服務的合作社104.3萬家,以運銷服務為主的合作社10.2萬家,以加工服務為主的合作社7.1萬家。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繼續指導各地加強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工作,健全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加強土地流轉監督管理,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范有序流轉農村土地,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高質量發展。啟動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質增效帶動小農戶增收行動,引導農戶發展規模適度、生產集約、綠色高效的家庭農場,鼓勵家庭農場加強聯合與合作,引導農民合作社依法自愿組建聯合社,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
感謝您對我部工作的關心,希望繼續對“三農”工作給予支持。
農業農村部
2025年7月31日
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