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發價5塊錢一斤,不貴吧?市場號召了,咱就當回‘運輸大隊長’,得保持供應!”4月13日中午,北京新發地市場,商戶王師傅正在守著半車的白不老豆角。在疫情下忙碌的商戶們和市場一起完成了一項壯舉:80多天,每日上萬人、3000多輛大貨車從全國各地涌入,市場保持新冠病毒零感染,為市民守住了“菜籃子”。
新發地市場承擔著首都90%的農產品供應,讓4000多商戶放心經營的是新發地市場的“聞風而動”:早在1月21日市場就召開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大會,成立兩套疫情防控工作領導班子,第二套班子作為預備隊與全面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套領導班子零接觸,萬一出現需要隔離的情況,第二套班子隨時能“接檔”。
一場聲勢浩大的新冠肺炎防疫戰隨即在新發地市場迅速展開:購置13萬個口罩以及大量酒精、消毒液、防護屏等物資,讓防控有了物資保障。防控人員筑起了第一道安全防護線,進入新發地市場的人員必須佩戴口罩,接受體溫測量,并對入場車輛進行消毒和信息登記,市場范圍內每2小時消毒一次……
“防護措施千萬條,最佳一條戴口罩。”讓來自天南地北的商戶們都戴上口罩,新發地市場可謂下足了功夫:所有入口、路口、各交易區一夜之間掛滿了宣傳橫幅,溫馨提示張貼到每一個必經之地,高音喇叭循環提醒著場內所有人佩戴口罩,做好自身防護。對于入場沒戴口罩的人員,市場在所有入口設置了“口罩免費領取點”,從疫情暴發至今已經免費發放了6萬多只口罩。
“還是有商戶們不愛戴口罩,尤其是搬菜的時候。”新發地市場董事長張玉璽介紹說,發現這個問題后市場與各區域、各部門簽訂“疫情防控工作責任書”,實行網格化管理,不戴口罩的員工將直接開除,不戴口罩的商戶將取消經營權,還組織流動黨支部商戶黨員成立宣傳督導隊,每天在市場一線督導,徹底解決了“戴口罩”難題。
每天超過1.5萬人測溫進場,3000多輛載重30噸以上的運菜車川流不息,近萬輛小貨車小汽車前來“進貨”,面對大人流,新發地市場專門設立了有200多套住房的“防控疫情安全隔離區”,安排“發燒接送專人專車”,一旦發現有人體溫異常能夠立即隔離并送往指定醫院排查。
為了降低大車司機在市場內隨意流動潛在的風險,市場專門搭建了司機服務大帳篷,為大車司機提供入住賓館證明、信息登記、日常用品采購等一系列服務。
確保零感染的同時,作為首都人民的“菜籃子”,也是疫情期間物資供應的“大后方”,“保供應”也是新發地的重中之重。
1月26日北京市場上白菜價格持續走高,市場迅速組織商戶保供應,充分發揮分市場和種植基地的優勢,積極組織、調撥貨源,隨著一車車白菜進場,白菜的價格快速回歸平穩。為了降低商戶經營成本,新發地市場還自2月13日持續一個月對所有蔬菜免收進出場費用。
“我在張家口儲備的3000噸土豆受封村政策影響,運不出來,這是要及時供應北京市場的。”新發地土豆大王余功成至今還記得當時的焦急之情。疫情暴發之初,確實存在封村、交通不暢等影響蔬菜流通的情況,新發地市場及時向相關部門反映,問題很快解決,全國農產品運輸車輛的通行得到了保障。
蔬菜進了市場只是第一步,還要確保蔬菜能送到居民身邊。“有的社區因為固有的蔬菜商戶沒有及時返京,有的社區因發生疫情蔬菜商戶臨時撤出,新發地市場在保障現有社區網點開放的同時,積極補位,目前已經根據居民需求新增設了40多處社區蔬菜供應網點。”張玉璽介紹說。
目前北京市蔬菜供應水平充足,各種農產品價格基本穩定。張玉璽說:“4月13日新發地市場蔬菜交易量為1.99萬噸,加權平均價為1.19元/斤,去年同期交易量已經達到2.1萬噸,加權平均價為1.45元/斤。在部分人還未返京,餐飲、飯店未營業的情況下,這個供應量已經十分充足,能保障首都各界的復工復產完全正常活動,‘打勝仗、保供應、零感染’,新發地請廣大市民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