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本報率先報道了全國首個省級層面“媒體+”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相關政策文件的橫空出世——廣東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與廣東省委宣傳部聯合出臺《“媒體+”賦能“百千萬工程”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行動方案(2025-2027年)》(下稱《方案》),引起各方熱議和強烈反響。
該《方案》引起各方熱議和強烈反響,不僅是因為這是國內首個由省農口與省宣傳口聯合發出的“媒體+”助力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行動方案,而且圍繞“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提出了八大重點任務、五項具體保障措施和到2027年實現促消費促外貿促文旅促農民增收促媒體轉型五大目標,開創了“媒體+”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新局。
該《方案》扎實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讓媒體成為鄉村振興的理想“合伙人”,助力農產品品牌塑造與價值實現,以“媒體+”新業態激發農產品流通體系活力,走出媒體深度參與鄉村振興、推進文化創新和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的“廣東路徑”。
該《方案》之新,在于其開創性地將媒體資源深度融入農產品流通全鏈條。媒體力量早已不止于“傳聲筒”,《方案》提出“媒體+市場”“媒體+產業”“媒體+品牌”三項具體任務,全產業鏈開展市場與品牌建設,推出“媒體+”農業品牌系列建設項目,破解農產品“賣難買貴”。今年廣東荔枝大豐收而目前已基本售罄,即展示了“媒體+”具體助力鄉村產業振興的磅礴力量。
該《方案》之重,在于構建了“政府引導+媒體賦能+市場響應+社會參與”的精密協同網絡。湛江市遂溪縣烏塘鎮在媒體策劃下變身“小紅書村”,160名新農人習得“種草”技能,荔農與網友直接互動,帶動銷量與鄉村旅游雙豐收。實踐表明,當媒體融入培育村播、打造文旅IP、開發特色線路時,更容易形成帶動效應,像似一根線,串聯起政府、市場、社會,以達到最佳行動效果。
該《方案》之遠,在于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方案》超越了簡單的助農銷售,它致力于通過媒體將城市資源導入鄉村腹地,催化鄉村內生動力。例如,《方案》提出深入開展“媒體+”農產品市場人才培訓,培育一批懂生產、懂市場、懂媒體的新農人,為農村發展儲備人才力量;徐聞菠蘿陷入“賣難”時,媒體沖鋒在前,聯合政府、電商平臺組建數字矩陣,挖掘徐聞菠蘿的歷史文化,培訓果農成為帶貨主播,最終讓“菠蘿的海”從農業景觀轉化為文旅地標。
眼下,廣東各地、各部門正陸續出臺“媒體+”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具體舉措,隨著該《方案》深入實施,三年后的南粵鄉村,必將呈現更多如“菠蘿的海”般絢麗的風景。(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吳礫星 李紅波)